——省交投集团从严治党与从严治企两结合两促进
12月12日,省交通投资集团企业巡察组进驻集团所属“鄂西项目群企业”开展巡察。
去年11月,该集团在全省国企中率先借鉴巡视的办法,对集团所属一家企业开展巡察。今年巡察是第二轮,被巡察企业增至八家,覆盖全部建设项目企业。
这是该集团狠抓国企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缩影。
“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不是两张皮,而是一体两翼。国企全面从严治党与从严治企只有做到‘两线合一’,才能实现党建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嗣义说。
集团成立仅6年, 累计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0余公里,资产总额逾3100亿元,去年获评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今年1至11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6.9亿元,同比增长12.3%。
基层党组织由“临时工”变“正式工”
如何解决部分国企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问题?省交投的回答是:紧密结合业务经营强化基层党建。
按交通建设以往惯例,每建一条高速公路都会设置一个临时项目建设指挥部及指挥部临时党委,管理几十个以3至5公里为单位设置的小标段。因为基层党委是“临时工”,路在建时,临时党委的作用就发挥不大;路一修好,临时党委更是就地解散。这种“指挥部+临时党委”的粗放式管理,不仅不利于党建,对业务发展也带来诸多弊端,工程效率得不到提高。
2012年以来,省交投创造性提出“大标段、项目群”理念,工程开建前先成立项目企业及项目企业党委,把党组织先固定下来,明确规定项目负责人也是党建第一责任人,让基层党组织由“临时工”成为“正式工”,工程一线党建特别是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人扛、有人抓了。同时,通过将区域内多个项目整合为一个项目群,业务上实行集约化管理。
“路修好后,项目企业从投资建设转入经营养护,一支不走的基层党委继续两手抓,一手抓业务经营,一手抓基层党建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松劲。”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龙传华说。
打造国企内部监督升级版
国企党风清廉建设和内部监督如何由“‘宽松软’变为‘严实硬’”?省交投的回答是:创新体制机制。
今年7月,省交投在全省国企中率先整合纪委、审计、财务、监事会成立监督委员会。由审计、财务等人员加入监督队伍,实现了内行监督内行,形成了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多股力量参与监督的“大监督”格局。
集团纪委触角也向下延伸,向集团下属项目建设企业全面派驻纪检组,对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实行垂直管理,将纪检干部打通使用,实行交流轮岗,基层站所实现了纪检委员全覆盖。同时,创新“驻点+巡察”的形式,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说到集团实施纪检机构改革后有什么变化,曾任集团所属湖北捷龙企业纪委书记的徐泽感受很真切。在集团今年的纪检机构改革中,徐泽成为集团派驻纪检一组组长,负责运大企业和石化能源企业的纪检工作。
“过去,查办一起擅自开办私企承揽单位业务的违纪案件,由于人手和精力有限,2个月时间才基本查清事实,想要深挖细查难度不小。”徐泽说,“今年集团实行纪检机构改革后,大家仅用一周就查清了一起财务人员违规转款案件。大家与监督委员会下派的专业财会人员一起搭班子办案,监督的拳头更硬了,执纪问责的鞭子抽得又快又稳。”
既要不出事,更要能干事
国企干部工作在生产经营一线,直接与资金、资产打交道,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证干部不出事?省交投的回答是:“严惩违纪+依规容错。”
严格执纪,对违纪者零容忍。今年8月,集团开展内审,发现保宜高速公路指挥部某项目管理部安全办在2012年举办的一次安全风险评估会议上,违规向施工方收取费用,给参会人员发评审费,并将部分资金用于请客送礼。拔出萝卜带出泥,经调查发现,还有一家子企业参会代表在参加该评估会时虚报费用3万多元,用于违规支出,随后,当事人受到严肃查处。
今年1至11月,集团发现并处置问题线索11个,依纪依规给予党政纪处分8人,组织处理35人。
在严格执纪的同时,依据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相关规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今年6月出台《省交投集团企业关于支撑企业领导人员改革创新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力求最大限度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省委巡视组巡视该集团时发现,一家子企业同一地方两块场地租赁价格相差较大,涉嫌违规让利。集团纪委深入调查后查明,子企业班子通过集体决策,将此地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租赁出去,是由于对场地的租赁业务不熟、经验不足、市场意识不强、谈判议价能力不足导致的。集团纪委按照容错免责机制进行了处理,要求该班子再进行谈判,企业班子在党委会上作出深刻检讨。
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实行重大决策部署与故意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区分开来;把锐意进取、敢闯敢试与盲目蛮干、乱作为区分开来……省交投党委、纪委的“十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从严治党与从严治企“两线合一”创造了良好条件。(杨宏斌 吴美霞)